最貴的品味。永恆的美感。富豪。挑剔。
美與醜。居住。感受。
價格。價值。外在。內在。

 

 

 

 

前幾年"奢華正在流行",一種外顯極炫耀式的流行趨勢與話術馬上散延開來,時尚精品不用說,舉凡餐廳、家具、旅館、住宅、房車、度假、過節、設計、電器、趴踢、美容、飲食、健檢、夜市、泡湯、礦泉水、自助餐....也都要包裝奢華風格,連帶還跑出平價奢華、低調奢華......,好個熱鬧繽紛的奢華年代,就像暴發戶顛峰造極輝煌騰達一時、大氣豪邁揮霍著。

 

 

奢華不是壞事,但攀著奢華裝高貴就很礙事,品質不佳瞎說平價奢華,品味不高卻要低調奢華,耍得大家眼花撩亂,以為冠著漂亮糖衣就能價格升等,但終究不變或低劣的內涵還是無法提升價值,最後落得不堪或殺入低價戰場,也許,台灣就是三不五時會颳起一股風潮或勢力,像蛋塔般狂捲起落。

 

 

{最貴的品味}

我這陣子以來最常聆聽的字眼,只要開著愛樂電台,這個建案的廣告台詞就不斷爬進我的耳朵,漸進的襲擊到我的日常生活,這傲氣十足的廣告真是嚇著我!!這是繼跨台聯播、日夜放送的蜜雪爾與麥寇後,奪冠的耳邊廣告。前陣子的金融海嘯不是讓大家收手低調平實很多了嗎?怎麼這傢伙高調的賣起高價品味,雖然早先敦化北路內的飯店式高價豪宅才掀起另一波市場話題與競逐,但也好一陣子少有這麼大方販售"高價品味"的商品,的確金融海嘯或景氣的變化,對真正的富豪來說只是蜻蜓點水,口袋依舊雄厚深不見底,但比較令人在意不是這些富豪財團的財富價值縮水與否,而是建商販售的口號與想法,是最貴的品味?還是最高的品味?是用個人財富衡量,還是用個人品味與內在決定高下......細聽幾回,這高貴稀有的物件,依然賣得是價格決定價值與品味,只要您有錢當然就能享有相對價格與限量的品味....只是不知道是誰挑剔就是了。我能理解在廣告行銷手法上,難免會因為產品定位、target與行銷策略,而包裝不同的溝通語言。但最貴的品味或價格才能提升居住美感嗎?美感是很個人也主觀的,沒有對錯之分,但美的標準值是誰來決定?醜陋的房子應該是長怎樣又該如何定義?醜陋的是外在視覺還是內心感受?醜陋的是眼睛往外看還是往內觀照?這樣會不會又產生一種對照關係,居住的品味是來自內在價值,而不是外在堆砌打造的價格吧?!如果說真的要舉出當今醜陋的房子或建築物,我想大家心中甚或社會評斷裡一定有一長串巨資打造的指標建築。

 

但錢花在刀口上,那些高貴的進口家具與名家設計,應該就是最高的品味吧?!個人價值,自己定義還是別人決定,我想這是很有趣的問題,如果懂得欣賞與享受的確是很棒的品味涵養,但若只是為了商品本身的光鮮亮麗或名聲,這品味終究不是豐富在自己身上,多數還是讓這些好孩子們盡情投入商人飽囊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otte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